
出國旅遊不只要規劃行程、準備行李,出國保險更是不可缺少的一環。很多人覺得買保險麻煩,其實只要 3 個步驟 就能快速檢視並完成準備:
| 步驟 | 重點行動 | 說明 |
| 一、刷卡前檢視 | 檢視信用卡權益 | 支付機票、團費前,先確認信用卡是否附贈旅遊保險及保障範圍。 |
| 二、購買旅遊險 | 購買旅平險+不便險 | 加強海外醫療、班機延誤、行李遺失等風險,提早投保避免颱風、罷工事件發生後才投保,將無法獲得相關保障。 |
| 三、出國前準備 | 留存保單與客服資訊 | 手機留存保單電子檔、保險公司客服信箱與海外急難救助電話,方便突發狀況時即時聯繫。 |
一、步驟一:刷卡前先檢視信用卡權益
許多信用卡會附贈「旅遊平安險」,但保障條件與範圍差異很大,因此在刷卡前,務必確認以下幾個檢視重點:
- 如何獲得保障
- 多數信用卡要求「全額刷卡支付機票或刷卡支付80%以上團費」,才會啟動保險。
- 醫療險額度
- 幫家人代刷機票或支付團費時,家人是否能獲得保障。
- 了解是否包含「海外突發疾病醫療」或「意外醫療」保障。
- 有些卡片僅提供人身意外(身故/失能),醫療保障額度很低甚至沒有。
- 不便險範圍
- 常見項目:班機延誤、行李延誤、行李遺失、行程取消等。
- 確認留存的單據(如登機證、延誤證明、購買必需品發票),尤其注意必需品的部分。
- 除外不保事項
- 常見除外:既有疾病、酒駕、罷工、未搭乘符合條件的交通工具等。
- 若忽略這些限制,可能以為有保障卻實際上無法理賠。
二、步驟二:先買旅遊險
即使已有信用卡附贈的旅遊保險,保障範圍通常有限,因此,購買專屬的旅遊保險,仍是出國前最重要的一步。
(一)出國保險比較:
| 保險來源 | 說明 |
| 信用卡附贈保險 | 免費、方便,但限制多、保障範圍有限。 |
| 壽險公司旅平險 | 保障人身意外與醫療,缺乏班機延誤、行李延誤等不便險 |
| 產險公司旅平險+不便險 | 保障全面,涵蓋人身與行程風險(基本有旅程取消、班機延誤、行李延誤、行李損失、旅程更改及旅行文件損失等六大類保障) 網路投保最優惠à立即投保旅平險+不便險 幫自己投保最晚出發前一小時 幫家人投保提早出發前三天 |
| 旅行社旅責險 | 法規強制、隨團由旅行社投保,主要保障因「意外」而產生的傷害,並不包含旅客因個人疾病(如心臟病、感冒等)所產生的醫療費用。 |
(1)檢視重點:
- 醫療險保額-海外醫療費用昂貴,出國必須有醫療保障。
- 海外急難救助-是否有提供 24 小時海外急難救助服務,確保海外遇到緊急事故獲得必要的救助服務。
- 旅遊不便險-是否涵蓋班機延誤、行李延誤/遺失、護照遺失補辦等,並確認理賠標準。
- 投保時機-請務必「提早投保」,若遇到颱風、航空罷工等事件發生後才購買保險,將無法獲得不便險相關保障。若取消行程需要辦理旅遊險退保,只要在保單生效前提出申請都能全額退費。
- 綜合性價比-單買壽險公司旅平險保障不夠完整,最划算的是購買產險公司的「旅平險 + 不便險」組合並透過網路投保可享有保費優惠。
(二)案例分享:雙重保障讓旅程更安心
(1)旅遊狀況
小美在日本旅遊的最後一天,遇上颱風導致班機被取消,延誤超過四小時還被迫多留一晚。幸好她出國前不僅使用信用卡刷機票擁有附贈的保險權益(班機延誤費用-實支實付限額1萬元),還加保了產險公司的旅遊不便險(班機延誤費用-定額5000元、旅程更改保險-限額5萬元)。
(三)保障啟動
- 信用卡附贈的不便險:可申請理賠限額1萬元內「合理且必要」的支出,如膳食、住宿、交通、日用品,除了必要文件還要附上消費單據明細。
- 產險公司的不便險
- 班機延誤費用:可申請理賠定額5000元,除了必要文件(機票或登機證、航空業者開立的班機延誤證明)無需附消費單據,快速又方便。
- 旅程更改保險:可申請限額5萬元內,是在海外旅行期間因天災颱風而增加的交通或住宿費用,務必保留相關費用單據正本,及預訂行程的相關證明。
(四)收穫重點
- 雙重保障:一筆定額給付 + 實報實銷補助,經濟損失大幅減輕。
- 理賠彈性:產險公司快速給付,信用卡補足實際開銷。
步驟三:出國前留存保單與緊急聯絡資訊
即使保險已投保完成,出國前仍需要做好保單與聯絡資訊的留存,確保萬一發生突發事件時能快速取得協助。
(一)檢視重點
- 保單電子檔或紙本:網路投保大多提供電子保單便於存於手機、雲端,方便遇到相關事故可以快速查找相關保障,如有紙本保單,也建議隨身攜帶或放入行李內備用。
- 保險公司客服資訊:記下保險公司客服電話、E-mail及海外急難救助專線。
- 重要備註:出國前務必檢查保單生效日期是否涵蓋完整旅程(包括住家至機場的路程),避免因日期錯誤或除外條款而無法理賠。
文末提醒
※本文章之著作權為明台產險所有,嚴禁以任何方式擅自引用或轉載。
※本文章所提及之保險商品,除政策性強制保險外,非保證承/續保,保險公司有核保與否的權利。
※本頁面內容如涉及保險契約之權利義務,最終解釋仍須依保單及各險種條款為主,保險攸關自身權利,收到保單後請即刻審閱內容及條款。
※本頁面所整理之資訊僅供參考,詳細資訊及限制仍依政府/主管機關、提供商品/服務之公司所載說明及其官網內容為準,或逕洽該機關/公司詢問。
※如本頁面內容若有變更或更新,將不另行通知。